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云研究所、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慢性病防控信息技術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慢性病與信息大會"在北京國賓酒店盛大召開。4月27日,在主會場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張雪麗到場,并以《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與標準化思路》為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雪麗: 我非常高興能有機會來跟各位分享一下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和標準化的一些思路,我是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所的張雪麗,云計算與大數據所也是信通院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新成立的,也是為了適應當下的這種我們整個萬物互聯,都是云化的這樣一些趨勢,包括國家的大數據戰略,所以形成了這么一個云計算和大數據所。
包括為了方便大家記,包括ADCDEF六個技術領域,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數據和非常非常火的區塊鏈,自己簡稱是2B,C是云計算,我們可以看到會有醫療云,D是數據中心,實際上這個在醫療行業也是有應用的,E是今天參與這個會議共同承辦的智慧健康部門,F就是金融科技,相當于是四項核心的技術,兩個行業,一個是醫療健康還有一個是金融,我們都是認為跟民生、跟國家經濟密切相關的兩個行業。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主要是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發展的趨勢,還有我們做智慧健康的標準化的一些思路,還有就是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們院在這方面工作的一些基礎。
從整個趨勢來看,因為前面的相關的領導也都做了一些分享,我本人體會比較深的還是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也明確地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習總書記也是六次提到與醫療健康和信息化相關的內容,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從整個的供給和需求側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醫療資源是非常緊張的,優質的醫療資源,我想在座的每一位生病或者是家里老人或者小孩生病都是深有體會的。
前面領導提到慢病人群是在上升的,而且是逐步的年輕化這樣一個趨勢。我們身邊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相信大家也是深有體會。從我們的供給側來講,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這個醫師數量遠遠是供不應求的,所以我們在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之后希望能夠提升我們的服務效率,能夠擴大醫療服務的供給。
從整個的醫療健康行業信息化我們可以看到,從2.0過渡到3.0的階段,到3.0的階段人工智能是全面滲透的,從硬件的角度上講我們有醫療的機器人,也會用到VRAR等一些技術,我們的網絡可以用到5G網絡,就是更高、更快更安全的5G網絡。剛才提到怎么能夠讓醫療資源到最后一公里,到每一個居民的身邊?我們是可以借助移動通訊手段來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的,還有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等等都可以來大幅度提升整個醫療資源智能化的水平。
從整個的智慧健康產業生態來看是逐步形成了這樣一個階段,包括我們的感知層,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傳統醫療的硬件設備之外,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到一些新的設備,包括我們的一些多媒體的終端、一些VR的設備,還有一些醫療的手術的機器人等等,都可以在這個產業當中貢獻一些力量。
網絡層以外,云主機,除了醫療專網之外,從公網來講我們網絡在逐步演進,也會給整個醫療系統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通道。
從應用層來講,我們看到醫療健康云還有區塊鏈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都會整個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
當然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包括我們的終端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等等。
從整個醫療健康來看也呈現出一些比較明顯的技術趨勢,首先就是我們的多樣化的這種醫療的健康終端,它為我們開啟了精準量化人體的這樣一個進程,這也是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的,我們的應用范圍是逐步從醫院到了我們身邊,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在上午的報告上面也有提到,我們一年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是一億臺,可以看到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貢獻。
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講,這些智能終端可以為用戶實現定制化的數據采集,就不是通用的,可以針對每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他的需求提供一些定制化的采集。
第二個趨勢就是增強現實可以助力生物建模以及一些心理治療。一種案例就是3D建模可以用于醫療教學和診療,還有虛擬現實可以模擬一些場景有效地治療一些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