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工信部發布《2020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81616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067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均實現業務收入115.8萬元,同比增長8.6%。
2020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恢復,逐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負面影響,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收入和利潤均保持較快增長,從業人數穩步增加;信息技術服務加快云化發展,香港免備案主機,軟件應用服務化、平臺化趨勢明顯;西部地區軟件業增速較快,東部地區保持集聚和領先發展態勢。
從產品來看,2020年,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2758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全行業比重為27.9%。其中,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974億元,增長11.2%,為支撐工業領域的自主可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從領域來看,信息技術服務加快云化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49868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61.1%。云服務、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4116億元,同比增長11.1%。
從地域上看,主要軟件大省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長。軟件業務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共完成收入53516億元,占全國軟件業比重的65.6%。
軟件是引導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轉型,推動了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潛力實現進一步增長。
從《2020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顯示的各項數據也能看出,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經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有力的支撐了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建設,而在這一探索過程當中,也涌現了一批能夠代表中國自主創新的軟件企業。
華云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到來,軟件新技術新應用正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逐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以華云數據為例,華云數據利用云計算幫助政府金融、國防軍工、教育醫療、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十幾個行業成功數字化轉型,在傳統領域的關鍵核心作用逐步展現,成為產業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核心驅動力。
也是因為華云數據讓技術創新成為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動力,2019年,華云數據進入“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2020年,進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前百家企業”。
許廣彬表示,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軟件在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華云數據等軟件企業作為行業領軍者,在各自領域發揮長板,directadmin授權,創新價值、經濟社會價值愈加凸顯。
隨著“十四五”時期的到來,我國軟件產業將進一步由大到強,走出一條智能化、生態化、融合化、核心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成為數字中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廣彬表示,華云數據在未來的企業發展中,將抓住新基建、信創發展機遇加快行業部署,助力用戶轉型的同時,推動軟件產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