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產品總監李寧
非常榮幸今天到這里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聊大健康這樣一個話題,我們保險公司在整個大健康這樣一個產業或者這樣一個生態中我們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呢?其實是支付方的角色,我們前面講了很多,我們有很多健康管理的方式包括醫療的行為會產生很多醫療和健康的支出,保險公司其實是為這些帳單來買單的一個角色,也就是在整個大健康的產業鏈當中相對是處于比較下游和比較偏后的一個角色。作為我們整個大健康生態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先給大家展示一個整個健康保險包括互聯網健康保險市場的一個情況。我們首先先看這張圖,其實健康保險是在保險領域里面發展的比較久的一個傳統的險種,2012年開始整個健康保險經歷了持續快速的增長,大家可以看到在2017年的時候整個健康險的保費規模達到了4000多億,是一個千億規模的保險的種類。
如果我們把過去這五年的增長率算一個年復合增長率的話,這個數字是接近50%的。我們可以拿這個數字和我們的GDP做一個對比,我們知道從2012年到2017年我們國家GDP發展的速度差不多在6-8%之間,我們看整個健康保險的發展速度是遠遠超出GDP的發展速度,可見這幾年大家對健康這塊的意識覺醒和需求。
這張表顯示的是傳統的健康保險,我們再看這張圖,展示的是2015-2017年過去三年里面互聯網健康保險的市場規模,我們看到雖然說互聯網健康保險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它發展的勢頭比傳統的健康險還要迅猛,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面就翻了五倍。
我們也在思考這些數字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我總結的是上面三條,第一是一個政策推動,我不知道大家對傳統的保險印象是怎么樣的,是不是七大姑八大姨圍著你說入個保險吧,有什么收益什么的。我們傳統保險受傳統因素影響很大一部分是偏向于儲蓄和投資的。近幾年開始,前一段開始保監會銀監會合并,一直倡導的是保險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保險要姓“保”。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健康的保障”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首先是一個政策的引導。
其次就是人群變遷,再保險領域有一個購買的規律,我們發現什么樣的人群會更愿意去購買保險呢?或者大部分人人生當中的第一份保單是什么時候購買的呢?我們發現是在有孩子之后,就是當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候覺得不需要買一份保險,覺得我很健康為什么要買保險?但是他做了爸爸或者媽媽,有了自己的孩子,發現自己家庭責任變重了,發現病不起的時候,這時候是他購買保險意愿更強的時候。
我們之前看到復旦大學統計的數據,在一線城市女性初次生育的年齡現在平均是在30歲,也就是說這個人群,女性初次生育的年齡上下加幾歲就是保險的主力消費人群,今年是2018年如果是一個30歲的女性應該是哪一年出生的?應該是88年,就是她已經是非常靠近90后了,在未來的幾年,85后甚至是90后會逐漸成長為保險購買的主體,他們這些人是天生的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產品對于這件事情是更加習慣的。
第三是巨頭入場,現在我們的時間幾乎被各個手機上的APP占據,現在互聯網的流量巨頭可以想到的第一梯隊的BATJ,第二TMD,這些流量平臺都已經布局了保險板塊,也就是說在分割到大家最多注意力的這些互聯網平臺上他們也都在大力推保險這件事情。這樣的因素共同促進了健康保險這樣一個市場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說到互聯網保險不得不提的里程碑的事件就是我現在所服務的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底成立的,它是我們國家第一家實牌的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它的發起人是馬云、馬化騰還有馬明哲(音)平安集團董事長,大家說到眾安有時候會說到三馬保險公司。
因為帶著互聯網巨頭的基因,我們非常榮幸公司在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評價的金融百強榜,我們排名都很靠前,2015年為榜首。在去年我們成功地完成了在香港上市。眾安從成立到現在差不多四年時間,在這四年我們在互聯網保險這個領域做探索和思考。
其中關于健康這塊眾安做了很多的創新和嘗試,當互聯網崛起,跟傳統保險相比會有哪些不同呢?我總結了三個新:新產品、新人群、新關系。接下來我會分別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