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2點半,陽光明媚的工作日午后時段,西安市金融工作局一間辦公室內,墻壁懸掛的兩面巨幅顯示器上,一則標注為“中等風險等級”的金融預警信息彈窗,立即引發了兩位監控操作員的關注。短短兩分鐘內,這則預警信息的等級、內容、所在區縣、具體單位事由、初步研判等相關要素,已全部妥善登記在案,并推送至相關負責單位進行進一步處置——這一波現代、高效的預警系統和操作流程,就是西安市金融領域風險防控監測平臺的日常“工作剪影”之一。
這些極具實用性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運行原理究竟是什么?啟用后在守護全市金融領域方面收獲了哪些“戰果”?帶著市民群眾頗為好奇和關注的上述問題,筆者帶您走進西安市金融工作局一一“探秘”。
解密:“五步法”預警運行模式
“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首要前提,也是化解風險過程中的基本程序。以互聯網+手段全網覆蓋加強金融風險信息的監測預警,則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西安市打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前期持續高壓打擊的背景下,涉非活動隱蔽性、欺騙性不斷增強,很多不法活動從表面上看,似乎和金融、資金等關鍵詞全無相關性,傳統采用“人防”手段開展監測預警和風險排查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借助金融科技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手段,建立金融領域風險防控監測預警平臺,增強監管部門追蹤監測預警風險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了解到,西安市金融領域風險防控監測平臺,是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的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的監測預警體系。該平臺利用領先的信息采集、自然語言分析和神經網絡學習等技術,通過全網信息采集、監測、搜索和信息傳播分析等核心功能,完成金融風險因素的存儲、分析、研判、預警等監測工作,并形成獨特的云預警中心、多維信息簡報、主題事件分析和圖表統計為一體的平臺化監測管控中心。從功能和流程上來看,該平臺實現了“智能全網檢索——主動發現風險要素——詳細提示風險——記錄處置風險——持續監測”五個關鍵步驟的預警工作運行模式。
“簡單的說,不法分子的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只要在網站、APP、論壇等各種互聯網平臺留下了活動痕跡,大概率就會被咱們的監測平臺‘揪出狐貍尾巴’。”西安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說。
實戰:“打早打小”屢屢“顯身手”
從“質”“效”等方面看,西安市金融領域風險防控監測平臺對提高全市金融風險相關事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西安市金融工作局通過監測平臺共監測到相關信息776條,經統計去重等研判分析,其中有效信息87條。根據線索發現的情況,該局已分別向涉及區縣、開發區下發風險核查線索。經核查,其中部分線索的情況已向公安、市場監管、信訪等部門進行通報;部分線索已由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偵辦;另有部分線索已采取持續關注措施。
2020年6月,西安市金融領域風險防控監測平臺發出預警——有一名為“幣圈之家”的賬號,在線上大肆發布“XX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運營的APP‘火趣小視頻’正在拉人頭發行代幣‘VB’”等相關內容,該公司還設計了所謂“娛樂經濟循環體模式”,在全國各地發展“會員”,通過繳納費用等方式方可獲得加入資格。“我們通過預警信息當即做出判斷,該公司的行為已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監測到該信息后,市金融工作局立即安排相關部門展開核查工作。經了解,該案已由主發案地警方立案偵辦,6月10日,公安蓮湖分局在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的協調部署下,積極配合外地警方展開案件偵辦工作。目前,外地警方已對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9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與此同時,蓮湖區還組織專干,聯合轄區派出所、市場監管部門及太和時代廣場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對該案涉及我市的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目前,該公司辦公場所已被查封。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調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