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對加快數字化建設、建設數字中國作出明確部署。實踐證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及生產模式改變,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而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石,旨在賦能企業,促進經濟向數字化轉型。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進入戰略機遇期,免備案主機,應該發揮平臺和算力優勢,推動我國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維度賦能企業
記者調研發現,工業互聯網可通過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虛實化管理五大應用模式,賦能工業企業,助力企業提質増效、降本、減存。
智能化生產。水務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利時在傳統的水凈化場景中,僅憑經驗判斷水質情況,無法精準把握用藥數量。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云間協同計算架構,實現了對水質的實時動態檢測,構建模型實現藥量的動態調配。最終實現能耗降低10%到15%,藥耗降低5%到10%,綜合成本降低4%到6%,人工投入降低20%到30%。
網絡化協同。中信云網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全球協同研發和全球計劃排產。通過工業互聯網將所有產線集中起來,運用超過十條產線的數據,可將模型建立期從原來的6個月縮短至兩周,并將模型動態實時下發到所有產線,及時進行調整,實現設備利用率提高8%,庫存成本降低5%,優化了零部件的運轉效率。
個性化定制。海爾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了房車生產和使用的全鏈條,賦能房車企業實現大規模定制,幫助山東康派斯實現訂單增長62%,綜合成本降低7.3%,交付周期從35天降至20天。
服務化延伸。匯江集團與根云平臺深度融合,統籌攪拌站、配送車輛及工地客戶,利用多種技術組合賦能運輸共享;構建平臺核心調度算法,并基于車輛互聯與實時位置信息,實現智能派單,打造混凝土運輸的“滴滴平臺”,為集團節省運輸成本2000多萬元,提升綜合產能85%。
虛實化管理。在華龍迅達的數字孿生車間中,每個設備都安裝了上千個傳感器,以感知設備狀態變化,從而進行預測性維護和故障診斷。數字孿生使得設備的平均維修時間從2個小時降低至20分鐘,生產效率提升8%,設備維護費用減少10%,零備件庫存占用資金在3年間從1.2億元/年降到0.48億元/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工業互聯網主要是從生產、經營、安防等方面賦能工業企業發展。生產方面,工業互聯網借助數字科技可以促進企業生產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經營方面,主要體現在對市場信息的大數據分析和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安防方面,主要是形成智能化的主動監控、主動防御系統,提高企業生產經營安全性。
釋放“數字紅利”
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是釋放“數字紅利”、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數據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生產要素。
盤和林表示,數據要素是數字技術發揮作用的基礎,發展數據要素市場能夠促進數據主體在安全公平的情況下共享數據的意愿,從而增加數據要素供給,為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用創造良好基礎。而且,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可以提升數據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數據要素的高效流動和交易也將決定數字技術的效果以及后續產業發展的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工聯智庫專家戴建軍表示,未來的產業競爭將更加依賴數字創新。全球產業正在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數字增加值在產業價值鏈中占比逐步提升。在數字創新方面領先的國家和地區將逐漸占據全球價值鏈上游,傳統依靠低成本勞動要素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國家和地區將受到沖擊。
數字化轉型將引發生產方式和國際經濟格局變革。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將引發研發、制造、產業分工、投資、貿易等一系列生產方式的變革,進而引發全球創新、生產、投資、企業和產業競爭、貿易等格局的變革。對國家而言,數據成為在全球競爭中搶占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資源;對企業而言,數據成為發展的核心資產。加快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是搶抓新一輪數字技術革命機遇、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關鍵舉措。